專題徵稿
《裝傻或吐槽? :搞笑媒體的內容與影響》
專題主編:劉慧雯
在資訊爆炸、社群媒體快速更迭的時代,「搞笑」作為一種內容型態與社會參與策略,不僅在影視、綜藝節目、脫口秀、模仿影片、迷因(meme)與網路短影音中蓬勃發展,更滲透至政治傳播、文化批評與日常生活的多重場域。
搞笑媒體內容涵蓋從裝傻、吐槽、諷刺到自嘲的各種表現形式,搞笑背後的幽默研究向來橫跨哲學、心理學、語言學與傳播研究,其中包括:優越理論、不協調理論、與慾望釋放理論。此外,巴赫汀(Bakhtin)的狂歡理論(Carnivalesque)則強調「底層的笑聲」如何在官方文化與體制壓力下開創顛覆與顯露真實的空間。在這樣的理論架構中,搞笑不再是次要、表層的媒體型態,而是對主流價值秩序的潛在挑戰者與再詮釋者。
在華語世界與台灣語境中,「裝傻」與「吐槽」作為搞笑的基本表演策略,不僅見於綜藝節目,也轉化為社群平台的常用語彙。搞笑媒體內容的風格、政治性與文化接受度,也受到族群、階級、性別與世代的深刻影響。這使得「搞笑」成為傳播研究亟待關注的一個交叉議題:它既是文化工業的產物,也是抵抗與再創的空間;既具有消費特性,也可能具有批判性。
本專題旨在促進對「搞笑」媒體的系統性研究與理論對話,並鼓勵跨領域的方法與視角,重新定位「笑」在數位社會與傳播現象中的理論地位與實踐意涵。
本專題關注「搞笑」在當代媒體中的角色,期待集結多樣研究視角,探討其內容型態、傳播策略、受眾互動與社會影響。無論是從文本分析、觀眾研究、傳播效果或數位媒介技術等切入,皆歡迎投稿。
徵稿主題包括但不限於:
· 搞笑內容的敘事結構與風格轉變(如裝傻、吐槽、諷刺)
· 媒體搞笑類型(喜劇節目、脫口秀、迷因等)之跨文化比較
· 網路搞笑影音的演算法傳播與病毒式擴散
· 幽默、諷刺與政治批評的界線與倫理
· 搞笑媒體在社會運動、政治傳播或族群議題中的角色
· 受眾對幽默內容的認知、情緒與行動反應
· AI生成幽默、虛擬搞笑角色與未來敘事想像
· 與搞笑媒體內容與影響相關的其他議題
截稿時間:2026年12月31日
投稿說明:
1. 來稿請標明「搞笑媒體」專題投稿,並使用「臺灣傳播學刊線上投稿系統」完成投稿。
2. 所有來稿須符合本刊學術論文寫作規範,並經雙匿名審查程序。詳細格式請見本刊網站。
《戰爭與媒體:台海衝突之間與之外二》
專題主編:楊芳枝
媒體與戰爭向來是傳播研究與媒體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過去研究主要聚焦在媒體作為戰爭宣傳機器、戰爭報導框架分析、戰爭敘事與視覺奇觀化、娛樂化等等議題。隨著新媒體科技的普及與快速流傳的特性,以及新科技所帶來的新形式的混合戰爭,更多與媒體相關的戰爭議題成為研究焦點,包括社群媒體(例如tiktok、twitter、及其所形成的迷因等等)如何成為侵略與抵抗的武器。
在新冷戰性已然形成的當下,不管是獨裁者聯盟或是民主供應鏈作為國際關係與戰略的再重組,處於熱戰衝突邊緣的台海,作為區域地緣政治與全球戰略關係的交匯點,更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隨著新媒體的普及與其同溫層分化特性,作為形塑認知、建構真實的媒體,本身更成為兩岸衝突的戰場。媒體不再只是「客觀」呈現事件的報導者,更是衝突再現、議題框架設定、侵略與抵抗,與戰爭與反戰想像的關鍵塑造者。同時,當代社群媒體更成為心理戰、認知戰等混合戰的主要武器,其所形構的文化,包括網紅等等,也被武器化為訊息認知戰的一部分。但其近用、簡便與快速傳播性卻也成為公民隨手可用、發揮創意的反抗武器。另外,媒體所形構的流行文化,包括明星、名人、電視電影等等也被武器化為認知戰的一部分,但抵抗也隨之而行。
本專題期望從媒體傳播與文化研究角度,聚焦台海衝突,探索、釐清、分析媒體與戰爭的複雜關係。從國家官方話語、主流與另類媒體的報導、社群平台的言論操作,到數位科技在戰爭敘事中的角色,甚至電影電視劇製作與戰爭敘事,這些傳播現象交織出當代「戰爭與媒體」的複雜圖景。研究議題涵蓋兩岸衝突的話語建構、數位平台的政治效應、輿論動員的機制,以及反戰敘事的可能空間。。也歡迎結合國際關係、地緣政治、科技批判等視角之跨領域研究,進一步回應「媒體如何參與戰爭」這一核心命題。
歡迎投稿以下主題(包括但不限於):
兩岸媒體在台海衝突中的角色與互動
認知作戰、資訊操控、演算法與數位平台治理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在戰爭敘事中的應用與倫理
戰爭報導的框架分析與比較研究
跨國媒體與全球輿論對兩岸議題的影響
和平傳播與反戰運動的實踐與爭議
戰爭發動者的敘事修辭分析
電視電影的製作與戰爭敘事
網紅、明星的戰爭敘事與機制
傳播科技如何重構敵我關係
歷史記憶、族群認同與媒體的交織作用
媒體與台海之間、之外衝突之其他相關議題
截稿時間:2026年4月30日
投稿說明:
1. 來稿請標明「戰爭與媒體」專題投稿,並使用「臺灣傳播學刊線上投稿系統」進行。
2. 所有稿件須符合本刊學術論文寫作規範,並經過雙匿名審查。體例格式與投稿方式請參見本刊網站。
《運算傳播研究》
專題主編:陶振超(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運算傳播研究指針對自然生成(通常數量龐大且複雜)或模擬的資料,以演算法或運算模型從中找尋隱而未現的模式,為重要傳播現象提供理解的線索,甚至應用與驗證理論。隨著在使用者端數位平台與行動裝置不斷推陳出新,人們在數位世界的數位足跡不但大量且資料型態多樣(如文字、螢幕截圖、定位等);而在研究者端,運算模型與演算法、甚至人工智慧也快速發展,加上硬體運算能力的提升與雲端運算平台的出現,研究者個別分析能力大幅提昇。這兩股趨勢使得運算傳播研究成為探索人類傳播不可獲缺的研究方法。
然而,運算傳播研究從提出以來遭遇的挑戰始終存在。例如,大數據並非就是品質好的數據、更不是具代表性的數據,其中可能隱含偏誤,這樣的質疑一直未被答覆。運算傳播研究能應用與驗證理論似乎僅是口號,幾乎沒有看到成功的例子,並引發與因果推論、理論等在本質上是否衝突的爭議。甚至資料驅動研究的科學性,在不同領域都出現反思。至於一直被呼籲結合運算傳播研究與傳統研究方法(如問卷調查、實驗法等)的多方法研究,則數量仍相當有限,並且未連貫為一系列,尚未替結合運算傳播研究與傳統研究方法開拓出一條新路。
現在正是一個檢視現有研究成果與釐清未來研究方法的關鍵點,因此本刊提出「運算傳播研究」專題,徵求以下主題的稿件,
§ 運算傳播研究各種方法的綜論文章
§ 結合運算傳播研究與傳統研究方法的實證研究
§ 新興運算傳播研究方法
§ 人工智慧與運算傳播研究
§ 運算傳播研究遭遇的挑戰與反思
§ 資料驅動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其他與運算傳播研究相關之議題
截稿時間:2024年11月30日
1. 來稿請標明「運算傳播研究」專題投稿,以「臺灣傳播學刊線上投稿系統」進行。
2. 所有來稿須符合本刊學術論文寫作規範,並經雙匿名審查程序。詳細格式請見本刊網站。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洽詢《臺灣傳播學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