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 | 論文名稱 | 作者 | 期數 | 關鍵字 | 
|---|---|---|---|---|
| 1 | 電視不逝,只是轉形:從科技觀點再論電視與社會的互動 (點閱數:998) | 柯舜智 | 22 | 
                                            台灣 ; 新電視 ; 電視 ; 電視科技 ; 數位匯流
                                         | 
| 2 | 以社會網絡分析初探臺灣OTT產業 生態網絡與失衡 (點閱數:350) | 許文宜 | 47 | 
                                            產業生態圖、中心-邊緣理論、社會資本、社會網絡理論、質化社會網絡分析
                                         | 
| 3 | 臺灣民主韌性的挑戰: 重審中共的多模態認知作戰 (點閱數:347) | 連祉鈞 | 47 | 
                                            水平傳播、民主韌性、多層次語言學分析、多模態框架、政治傳播學、認知作戰
                                         | 
| 4 | 紅色社群媒體來襲!中國數位威權主義的假訊息操弄如何影響臺灣Z世代 (點閱數:325) | 陳靜君、鄭中堂 | 47 | 
                                            	Z世代、中國社群媒體、中國假訊息判斷力、兩岸用語判斷力、政治知識、預測編碼理論
                                         | 
| 5 | 當政治體制成為轉轍器: 西方策略溝通概念在威權國家的本土 發展與分歧 (點閱數:240) | 顏瑞宏 | 47 | 
                                            反射性控制、本土化、威權重心、訊息戰、策略溝通、輿論戰
                                         | 
| 6 | 是科技創新、還是經濟動機? 臺灣新聞媒體使用生成式AI初探 (點閱數:220) | 林照真 | 47 | 
                                            人工智慧、內容生成、科技、新聞媒體、新聞推薦、ChatGPT
                                         | 
| 7 | 串流媒體時代下的閱聽人商品觀點再檢視:以傳播政治經濟學觀點 分析Netflix追劇勞動 (點閱數:209) | 蔡蕙如 | 37 | 
                                            Netflix、串流媒體、追劇閱聽人、傳播政治經濟學、閱聽人商品
                                         | 
| 8 | 社群媒體與政治廣告: 分析 2020 年臺灣選舉的臉書政治廣告 (點閱數:184) | 林照真 | 41 | 
                                            政治廣告、政治行銷公司、演算法、選舉、臉書
                                         | 
| 9 | 社交媒體假訊息的操作模式初探:以兩個臺灣政治傳播個案為例 (點閱數:180) | 鄭宇君 | 39 | 
                                            社交媒體、政治傳播、假訊息、假新聞、資訊操弄、運算宣傳
                                         | 
| 10 | 媒介化與跨媒介敘事想像: #MeToo如何交織故事世界 (點閱數:157) | 曹琬凌 | 38 | 
                                            深媒介化、媒介化、傳播形定、跨媒介敘事、閱聽人參與、#MeToo
                                         | 
| 11 | 以公共政策介入手段扶持新聞業存續與發展: 平台問責途徑與公共預算途徑的跨國比較 (點閱數:147) | 羅世宏 | 43 | 
                                            公共政策介入、公共預算途徑、平台問責途徑、新聞業危機、新 聞業補助政策、新聞議價
                                         | 
| 12 | 媒介學的(不)理論: 從基德勒與克蕾默爾的媒介存有論探問 媒介與技術的「在中間」 (點閱數:143) | 謝杰廷 | 47 | 
                                            文化技術、亞里士多德、使者、建築、媒介哲學
                                         | 
| 13 | 為什麼聚合?有關台灣電視新聞轉借新媒體訊息之現象分析與批判 (點閱數:139) | 林照真 | 23 | 
                                            新媒體、新聞聚合、新聞專業、電視、聚合
                                         | 
| 14 | 與「泰國流行樂」互動:臺語及華語流行歌的臺泰/亞際聯結敘事 (點閱數:137) | 蔡如音 | 0 | 
                                            文化混雜、泰國流行樂、鄉村樂、華語流行歌、臺語歌、翻唱歌
                                         | 
| 15 | 營收破壞,流通依賴:數位平台對臺灣報業與雜誌的經濟衝擊 (點閱數:136) | 劉昌德、蔡蕙如、洪貞玲、張春炎 | 43 | 
                                            平台化、媒體產業、新聞出版業、數位平台
                                         | 
| 16 | 新聞人創業突圍:五種媒體模式的開創 (點閱數:117) | 陳順孝 | 43 | 
                                            商業模式、新媒體、新聞創業、精實創業、獨立媒體
                                         | 
| 17 | 臺灣 2016 和 2020 年立委選舉中候選人臉書貼文策略的影響 (點閱數:109) | 譚躍、周軒逸、林芮君 | 43 | 
                                            自我揭露私生活、社群媒體選戰、情緒傳染、認知處理、廣告 訴求、臉書政治參與行為
                                         | 
| 18 | 有心或無意?: 社群媒體上的新聞與政治資訊使用 (點閱數:96) | 俞蘋 | 36 | 
                                            不經意接觸、社群媒體、政治討論、新聞動機使用、網路新聞 管道
                                         | 
| 19 | 演算生活的重組與解明: 後人類處境中的俗民方法學 (點閱數:89) | 曹家榮 | 0 | 
                                            人工智慧、後人類處境、俗民方法學、新物質主義、認知組裝
                                         | 
| 20 | 新聞機器人為誰「勞動」? 自動化新聞學引入新聞產製的影響及論述 (點閱數:87) | 劉昌德 | 37 | 
                                            人工智慧、勞動過程、新聞工作者、新聞專業、演算法
                                         | 
| 21 | 政府宣傳的界線:以美國法為借鏡 (點閱數:86) | 洪貞玲 | 20 | 
                                            政府宣傳、美國、資訊公開、置入性行銷
                                         | 
| 22 | 網路速度與新聞— 轉變中的記者時間實踐及價值反思 (點閱數:84) | 王淑美 | 33 | 
                                            時間、速度、新聞、新聞價值、網際網路、實踐
                                         | 
| 23 | 特稿:後真相時代的社會運動、媒體, 和資訊政治—香港反修例運動的經驗 (點閱數:84) | 李立峯 | 37 | 
                                            社會運動、政治平行、假新聞、規範解控、新媒體
                                         | 
| 24 | 演算生活的重組與解明: 後人類處境中的俗民方法學 (點閱數:84) | 曹家榮 | 46 | 
                                            人工智慧、後人類處境、俗民方法學、新物質主義、認知組裝
                                         | 
| 25 | 從政治化媒介到媒介化政治:電視政論節目作為制度化的政治實踐 (點閱數:83) | 唐士哲 | 25 | 
                                            制度化、政論節目、媒介化、媒介邏輯、實踐
                                         | 
| 26 | 台灣的選舉文化與傳播 (點閱數:76) | 馬成龍 | 5 |  | 
| 27 | 公領域私語化: 臺灣社群媒體政治新聞貼文與討論分析 (點閱數:76) | 黃毓超 | 38 | 
                                            公共領域、社群媒體、政治新聞、線上政治討論、臉書
                                         | 
| 28 | 大學生,性別平等了沒?:異性戀大學生愛情腳本之初探研究 (點閱數:75) | 李佩雯 | 35 | 
                                            大學生、性別平等、做性別、愛情、腳本、親密關係
                                         | 
| 29 | 分析與批判傳統報紙在聚合現象中的角色:以台灣四大報紙集團為例 (點閱數:75) | 林照真 | 28 | 
                                            聚合、跨媒體、新聞、報紙、科技
                                         | 
| 30 | 自願、無薪而且很快樂?「無領」勞動者的夢醒時分―導讀《數位勞動》 (點閱數:74) | 蕭宏祺 | 25 | 
                                            主體性、血汗工廠、自願、無領階級、遊樂、數位勞動
                                         | 
| 31 | 粉絲購買偶像商品意願之動機探討: 擬社會關係與擬親人關係 (點閱數:74) | 李雅靖、張維眞 | 46 | 
                                            社會比較、粉絲經濟、擬社會關係、擬親人關係
                                         | 
| 32 | 從戰略威嚇到迷因變異:中國繞島巡航溝通訊息的社群流動與演化 (點閱數:73) | 顏瑞宏 | 44 | 
                                            社會網絡分析、網路迷因、戰略溝通、機器學習、繞島巡航
                                         | 
| 33 | 探索新聞記者框架建構過程: 以文創產業報導為例 (點閱數:73) | 劉蕙苓 | 41 | 
                                            文創產業、框架理論、框架建構、媒介組織常規、新聞價值
                                         | 
| 34 | 從社交媒體訊息溝通策略以及正負面留 言探討企業溝通環境議題對公眾認知的 影響 (點閱數:71) | 楊意菁 | 46 | 
                                            口碑傳散、正負面留言、企業社交媒體、企業社會責任溝通、 環境效能
                                         | 
| 35 | 部落格的傳播魔力:探討旅遊部落格 訊息對購買意願之影響力 (點閱數:70) | 黃欣怡、陳宜棻 | 24 | 
                                            承諾、信任、部落格、結構方程模式、購買意願
                                         | 
| 36 | 跨國文化流動的理論裝備檢查: 拆解與修整「文化接近性」 (點閱數:69) | 魏玓 | 31 | 
                                            :文化接近性、國際傳播理論、跨國文化流動
                                         | 
| 37 | 以基進另類媒體建立批判的世界主義 (點閱數:69) | 戴瑜慧 | 18 | 
                                            中國國族主義、另類媒體、西方中心主義、社會運動、批判的世 界主義
                                         | 
| 38 | 重訪豬哥亮歌廳秀:1980年代臺灣電視娛樂文化政治的再檢視 (點閱數:69) | 魏玓 | 42 | 
                                            文化政治、被壓抑的重返、豬哥亮、豬哥亮歌廳秀、電視娛樂
                                         | 
| 39 | 當媒介化遇到次文化: 一種歷時性研究的思路 (點閱數:68) | 唐樂水 | 38 | 
                                            次文化、商品化、媒介化、傳播形定
                                         | 
| 40 | 意識形態娛樂化:習近平新時代下的政治與流行文化 (點閱數:68) | 戴瑜慧 | 36 | 
                                            宣傳、流行文化、娛樂、偶像、意識形態、愛國主義
                                         | 
| 41 | 性別差異政治: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與認同糾葛 (點閱數:68) | 盧沛樺、張玉佩 | 17 | 
                                            女性特質、女性運動員、性別差異政治、媒體再現、運動文化
                                         | 
| 42 | 氣候變遷相關政策民意支持的多元面貌 (點閱數:68) | 徐美苓、施琮仁 | 28 | 
                                            公眾參與、風險傳播、氣候變遷、電話調查、環境信念
                                         | 
| 43 | 新聞教育的危機:中港台新聞系學生的未來職業抉擇 (點閱數:67) | 張曉、羅文輝、郭佳、汪婧、徐昌鵬、余舒虹、張芳 | 28 | 
                                            生涯承諾、就業動機、就業意願、新聞專業教育
                                         | 
| 44 | 網路時代社運行動者的界定與語藝選擇 (點閱數:67) | 林靜伶 | 26 | 
                                            社運行動者、社運說服功能、社會運動語藝、語藝選擇、網路時代
                                         | 
| 45 | 臺灣空污新聞在網路中的擴散、集體守門和議題設定 (點閱數:67) | 譚躍、蕭蘋 | 39 | 
                                            空污、新聞擴散、集體守門、議題設定效果、電腦內容分析
                                         | 
| 46 | 「鏡城」中的中國網路厭女與數位女性主義發展困境:以微博「太空人雅集超話群」為個案 (點閱數:67) | 譚舒月、王雅韻 | 44 | 
                                            中國數位女性主義、批判話語∕論述分析、流行女性主義、流行厭女
                                         | 
| 47 | 生成式AI的傳播研究趨勢與展望 (點閱數:67) | 王紹蓉 | 44 |  | 
| 48 | 通衢大道與破碎地景:網路資料中心的政治經濟意涵 (點閱數:66) | 唐士哲 | 44 |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尋租、資料、榨取、網路資料中心
                                         | 
| 49 | 傳播不平等與健康不平等: 資訊來源對食安風險感知與預防 行為的影響 (點閱數:66) | 邱玉蟬、李芳盈 | 36 | 
                                            食物風險、健康不平等、傳播不平等、資訊來源
                                         | 
| 50 | 新媒體、新視野與新方法: 台灣TSSCI 傳播學術論文探析 (點閱數:66) | 楊意菁、陳雅惠 | 33 | 
                                            新媒體、傳播研究、傳播學術期刊
                                         | 
| 51 | 從顧客角度檢視公關隱瞞行爲對組織-群衆關係之影響:以便利商店爲例 (點閱數:64) | 劉正道 | 11 | 
                                            公共關係 ; 隱瞞 ; 組織-群眾關係 ; 公關道德
                                         | 
| 52 | 產品訊息疑似置入電視偶像劇之研究 (點閱數:64) | 徐振興、黃甄玉 | 8 | 
                                            產品訊息 ; 產品置入 ; 置入性行銷 ; 電視偶像劇
                                         | 
| 53 | 自美國影視產業史再探閱聽人 商品論的政治經濟脈絡 (點閱數:64) | 張時健 | 37 | 
                                            美國影視業、剩餘價值、廣告、閱聽人商品論、閱聽人勞動
                                         | 
| 54 | 與日本VTuber 的相遇: 中國消費民族主義、地緣政治與防火牆內 /外 (點閱數:64) | 胡綺珍 | 46 | 
                                            VTuber、中國消費民族主義、地緣政治、防火牆、受害者
                                         | 
| 55 | 逃逸Saussure語言系統之外:能指與所指的結合、瓦解與再結合 (點閱數:62) | 鄭宇君 | 6 | 
                                            Saussure ; 符號 ; 能指 ; 所指 ; 意義 ; 指意作用
                                         | 
| 56 | 當天然災難可能成為政治災難:策略框架效果再探 (點閱數:61) | 陳憶寧 | 3 | 
                                            天然災難新聞、策略框架、實驗法、議題框架
                                         | 
| 57 | 媒介經濟學的特性與政策回應 (點閱數:61) | 賴祥蔚 | 18 | 
                                            公共財 ; 外部性 ; 貝克 ; 媒介經濟學 ; 雙元市場
                                         | 
| 58 | 導言:數位匯流與新聞重建——產業革新與平台政策的雙重解方 (點閱數:61) | 洪貞玲 | 43 |  | 
| 59 | 從復仇式色情到數位性暴力:語彙、概念與認知框架的形成與轉變 (點閱數:61) | 余貞誼 | 44 | 
                                            未經同意散布性私密影像、性暴力連續體、框架、復仇式色情、數位性暴力
                                         | 
| 60 | 沒有人是孤島: 三個臺灣媒體節目對「移臺港人」的再現分析 (點閱數:60) | 陳嘉銘 | 45 | 
                                            文化感覺、主體性、香港、移民、媒體再現
                                         | 
| 61 | 候選人臉書粉絲專頁的使用、 決定因素和影響: 以2016 年臺灣區域立委選舉為例 (點閱數:60) | 譚躍 | 36 | 
                                            立委選舉、社會網絡分析、選舉結果、臉書粉絲團
                                         | 
| 62 | 第三人效果的理解與疑惑 (點閱數:60) | 彭文正 | 12 | 
                                            第一人效果 ; 第二人效果 ; 第三人效果 ; 第三人效果認知
                                         | 
| 63 | 台灣媒體的彌留與再生 (點閱數:60) | 陳國明 | 5 |  | 
| 64 | 民調報導的媒體論述與民意建構:一個批判論述語言的觀點 (點閱數:59) | 楊意菁 | 7 | 
                                            民意 ; 民意調查 ; 公共/眾 ; 論述分析 ; 意見建構
                                         | 
| 65 | 從「暫時擴張自我界限」觀點檢視台灣青少年的電玩遊戲動機與行為 (點閱數:59) | 吳岱芸 | 35 | 
                                            角色扮演遊戲、媒介娛樂、遊戲動機、暫時擴張自我界限
                                         | 
| 66 | 當新聞遇見社群媒介: 瀰漫媒介場域中的新聞實踐研究 (點閱數:58) | 郭文平 | 34 | 
                                            場域理論、新聞實踐、資本、慣習、瀰漫媒介
                                         | 
| 67 | 假訊息管制與言論自由的平衡: 美國網路中介責任的邊界探察與反思 (點閱數:58) | 盧建誌 | 43 | 
                                            《通訊端正法》第 230 條、平台責任、言論自由、假訊息、善良撒瑪利亞人
                                         | 
| 68 | 反威權還是反資本? 當代中國社會與傳媒的行動選擇 (點閱數:57) | 胡泳 | 18 | 
                                            中國傳媒、全球化、南方理論、國家構建
                                         | 
| 69 | 論新聞讀者之「想像」:初探「記實報導」可能引發的線索 (點閱數:56) | 蔡琰、臧國仁 | 17 | 
                                            想像 ; 新聞 ; 讀者
                                         | 
| 70 | 國家與傳媒社會責任:從《報業四種理論》出版50年談起 (點閱數:56) | 馮建三 | 9 |  | 
| 71 | 從自我一致性理論檢視五大人格、網路新聞媒體品牌個性、 媒體使用之間的關係 (點閱數:56) | 李貞怡、李秀珠 | 34 | 
                                            五大人格、自我一致性理論、媒體使用、網路新聞媒體品牌個性
                                         | 
| 72 | 【特稿】色彩喧囂的年代:1970年代初期的彩色電視發展狀況之回顧 (點閱數:56) | 柯裕棻 | 42 | 
                                            通俗文化、彩色電視、媒介競爭、電視史、語言政策
                                         | 
| 73 | 媒體產業購併之策略傳播模式初探: 迪士尼購併皮克斯個案研究 (點閱數:55) | 羅旭華 | 41 | 
                                            策略傳播、策略傳播特性、策略傳播模式、媒體產業購併、媒體購併動機
                                         | 
| 74 | 導言:重探臺灣電視史 (點閱數:55) | 柯裕棻 | 42 |  | 
| 75 | Mikhail Bakhtin「時空型」概念的 視覺語藝意識與實踐之初探: 以2014 年台北同志遊行為例 (點閱數:55) | 王孝勇 | 30 | 
                                            巴赫汀、文字圖像、台北同志遊行、時空性、時空型、視覺語藝
                                         | 
| 76 | 網路意見的新聞再現與公眾想像: 「網友說」新聞的內容與論述分析 (點閱數:55) | 楊意菁 | 24 | 
                                            公眾想像、民意、新聞與公眾、網路意見、網友說、論述分析
                                         | 
| 77 | 傳播有什麼意義? (點閱數:55) | 趙雅麗 | 19 | 
                                            :傳播理論、口述影像、跨符號研究、意義科學研究、文化創意產業、 意義系統
                                         | 
| 78 | 文字時代的口語人:一個初探性研究 (點閱數:54) | 吳翠松 | 12 | 
                                            口語表達 ; 文化工具箱 ; 文盲 ; 口語文化 ; 套語
                                         | 
| 79 | 照見攝影史的陰影與暗角: 評介《現實的探求——臺灣攝影史 形構考》 (點閱數:54) | 陳佳琦 | 41 | 
                                            臺灣攝影、歷史形構、檔案、攝影史
                                         | 
| 80 | 2019 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54) | 謝明家彙編 | 36 |  | 
| 81 | 「男人是這樣煉成的」:各生命階段直男同性友誼中的男子氣概建構初探 (點閱數:54) | 李佩雯 | 39 | 
                                            包容型男子氣概、同性友誼、同性社交、男性研究、複數型男子氣概
                                         | 
| 82 | 2023 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54) | 44 |  | |
| 83 |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傳播產業實務影響與應用 (點閱數:54) | 李怡志 | 44 |  | 
| 84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事實查核: 風險感知、自我效能感與公民線上推理 能力的角色 (點閱數:53) | 施琮仁 | 46 | 
                                            不實訊息、自我效能感、社群媒體使用、風險感知、新冠肺 炎、公民線上推理能力
                                         | 
| 85 | 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 (點閱數:53) | 何旭初 | 11 | 
                                            蘋果日報 ; 市場導向新聞學 ; 商業規範 ; 新聞規範
                                         | 
| 86 | 傳播,“準備好了”嗎? (點閱數:53) | 趙雅麗 | 13 |  | 
| 87 | 產業與組織變動下的媒體勞資 爭議案例分析 (點閱數:53) | 徐國淦 | 23 | 
                                            勞資爭議、勞資協商、勞動權
                                         | 
| 88 | 大學生對於科學研究資訊的閱讀表 現探究:以網路科學新聞為例 (點閱數:53) | 李松濤 | 32 | 
                                            科學素養、科學新聞、探究歷程、媒體素養
                                         | 
| 89 | 2017 年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53) | 劉倚帆彙編 | 32 |  | 
| 90 | 再生能源的公眾支持及使用意願: 環境信念、行動及議題傳播模式初探 (點閱數:52) | 徐美苓 | 32 | 
                                            主動傳播、再生能源、行動效能、環境行動、環境信念
                                         | 
| 91 | 仰望語言星空:聯想關係的移宮換羽 (點閱數:52) | 楊淑芬 | 6 | 
                                            索緒爾 ; 聯想關係 ; 符號 ; 語言系統 ; 溝通 ; 網語
                                         | 
| 92 | 風險社會概念下的風險溝通與網路傳播:以全球暖化議題為例 (點閱數:52) | 楊意菁、徐美苓 | 18 | 
                                            公眾溝通、全球暖化、風險溝通、網路傳播
                                         | 
| 93 | 生成式AI的教學實踐初探:人類為創作主體之觀點 (點閱數:52) | 賴玉釵 | 44 |  | 
| 94 | 【專題導言】從香港的社會變遷到臺港的傳播互動 (點閱數:52) | 李立峯 | 45 |  | 
| 95 | 臺灣電視歷史發展的新眼光:論教育電視作為一種批判戰後臺灣民主工具化的印證 (點閱數:52) | 程宗明 | 42 | 
                                            美援、華美社、教育電視、傳播政策、電機、臺灣
                                         | 
| 96 | 臺灣與好萊塢:毋甘願,找出路 (點閱數:51) | 馮建三 | 39 |  | 
| 97 | 公共服務媒體的建構與挑戰 ─以日本、美國公視的組織變革為例 (點閱數:51) | 胡元輝 | 37 | 
                                            NHK、公共服務媒體、公共服務廣電、主導邏輯、組織變革、組織科技
                                         | 
| 98 | 因人而異的新聞消費行為:整合新聞媒介與新聞品牌的新思維 (點閱數:51) | 張郁敏 | 21 | 
                                            人口統計變項、同時性、非同時性、新聞消費行為、跨品牌、跨媒介
                                         | 
| 99 | 探索台灣電視廣告史的研究路徑:從符號學、敘事研究到文化研究 (點閱數:51) | 孫秀蕙、陳儀芬 | 22 | 
                                            文化研究 ; 敘事學 ; 符號學 ; 電視廣告 ; 廣告史
                                         | 
| 100 | 利用眼動追蹤法探索傳播研究 (點閱數:51) | 唐大崙、張文瑜 | 12 | 
                                            眼動追蹤 ; 傳播研究 ; 心理學 ; 認知歷程
                                         | 
| 101 | 量變、質變、或不變:數位媒體匯流下的新聞傳播教育 (點閱數:50) | 陶振超 | 11 |  | 
| 102 | 置入?植入?製入?智入?從多元面向觀點檢視置入性行銷 (點閱數:50) | 許安琪 | 8 |  | 
| 103 | Lucie 與我的左派辦報經驗 (點閱數:50) | 黃孫權 | 17 | 
                                            成露茜、破報、台灣立報社、另類媒體
                                         | 
| 104 | 從開國紀念日到跨年狂歡:以媒體事件觀點分析1994-2003台灣跨年晚會 (點閱數:50) | 廖漢騰 | 3 | 
                                            元旦、國慶、媒體事件、集體記憶、跨年、儀典
                                         | 
| 105 | 【特稿】社群平台的治理:從Facebook成立監察委員會兼談如何處理虛假資訊 (點閱數:50) | 陳憶寧 | 39 | 
                                            Facebook、平台治理、言論自由、虛假訊息、監督委員會
                                         | 
| 106 | 人工智慧與新聞傳播 (點閱數:50) | 陶振超 | 44 |  | 
| 107 | 日本漫畫的改編互媒認知基模初探: 《小太郎一個人生活》個案探討 (點閱數:50) | 李政忠 | 46 | 
                                            日本漫畫改編、互媒性、忠實呈現、媒介專屬性、認知基模
                                         | 
| 108 | 與「泰國流行樂」互動: 臺語及華語流行歌的臺泰/亞際聯結敘事 (點閱數:49) | 蔡如音 | 46 | 
                                            文化混雜、泰國流行樂、鄉村樂、華語流行歌、臺語歌、翻 唱歌
                                         | 
| 109 | 傷痕文學視角下的後社運香港流行曲: 沉默、抒情與暗碼書寫 (點閱數:49) | 周嘉浩 | 45 | 
                                            後社運香港流行曲、創傷文學、傷痕文學、暗碼書寫、暗碼體系
                                         | 
| 110 | 「反媒體壟斷法」草案演進與規範辨證 (點閱數:49) | 曾國峰 | 35 | 
                                            反媒體壟斷、市場集中、多元言論、媒體管制、購併
                                         | 
| 111 | 反思「老人傳播」研究之方法論途徑: 兼向心理學之人文轉向經驗借鑑 (點閱數:49) | 臧國仁、蔡琰 | 37 | 
                                            人老、方法論、反思、老人、傳播
                                         | 
| 112 | 重新分期臺語電視史:黨國資本主義、強人的沈默和蔣經國時期的雙面本土化 (點閱數:49) | 蘇致亨 | 42 | 
                                            分期、本土化、國語運動、臺語(臺灣福佬/閩南語)、蔣經國、黨國文化治理
                                         | 
| 113 | 天命與慧命 (點閱數:49) | 陳世敏 | 4 |  | 
| 114 | 認同建構為傳播基礎概念之初探:以美濃反水庫運動為例 (點閱數:49) | 林福岳 | 2 | 
                                            共識動員、社群傳播、社會運動、美濃反水庫運動、族群認同、傳播研究
                                         | 
| 115 | 國族打造與國家品牌化: 台灣觀光論述的本土化 (點閱數:49) | 黃淑鈴 | 31 | 
                                            :國家品牌化、國族打造、論述、觀光客的凝視、觀光意象
                                         | 
| 116 | 偏見同化效果:網路新聞不文明 留言對態度極化的影響 (點閱數:49) | 陳靜君、陶振超 | 33 | 
                                            不文明現象、偏見同化、態度極化、網路新聞留言
                                         | 
| 117 | 以大數據觀點探索網路謠言的 「網路模因」傳播模式 (點閱數:49) | 傅文成、陶聖屏 | 33 | 
                                            大數據、社群網站、網路模因、網路謠言
                                         | 
| 118 | 變革之舞:傳統媒體《聯合報》導入關鍵績效考核的危機與轉機 (點閱數:49) | 徐國淦、于俊傑、余鑑 | 28 | 
                                            匯流、組織變革、轉型領導、關鍵績效指標、聯合報
                                         | 
| 119 | 網路時代企業參與公益活動的分析與 反思:以微軟MSN 公益捐助計畫為例 (點閱數:49) | 張春炎、楊昊、李柏諭、戚栩僊 | 27 | 
                                            公共性、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參與公益活動、善因行銷、網路
                                         | 
| 120 | 福島危機中台灣民眾對核能的風險感 知與態度:政黨傾向、核能知識、 信任與科學傳播的角色 (點閱數:49) | 陳憶寧 | 26 | 
                                            信任、政黨傾向、核能知識、科學傳播、福島
                                         | 
| 121 | 爺爺奶奶部落格―對老人參與 新科技傳播從事組織敘事之觀察 (點閱數:49) | 蔡琰、臧國仁 | 18 | 
                                            生命故事、老人、部落格、敘事、組織傳播
                                         | 
| 122 | 有線電視不同付費機制對頻道產製與消費的影響 (點閱數:49) | 曾國峰 | 16 | 
                                            有線電視 ; 頻道競爭 ; 成批銷售 ; 收視率 ; 付費模式
                                         | 
| 123 | 傳播教育及研究如何因應傳播未來發展趨勢 訪談紀要 (點閱數:48) | 編輯部 | 13 |  | 
| 124 | 台灣主要報紙經營策略之分析:以《民生報》停刊爲觀察點 (點閱數:48) | 孫曼蘋、何靜嫺 | 13 | 
                                            傳播媒介管理 ; 蘋果日報 ; 台灣報業市場 ; 民生報
                                         | 
| 125 | 沒新聞不是好消息:對台灣捷運免費報的批判性研究 (點閱數:48) | 林照真 | 15 | 
                                            免費報 ; 有費報 ; 閱聽人 ; 商品 ; 廣告
                                         | 
| 126 | 一場布希亞式「擬仿」遊戲的操演:2004年總統大選電視開票與灌票 (點閱數:48) | 林照真 | 5 |  | 
| 127 | 當理性遇上感性: 情緒導向模式在危機傳播之驗證 (點閱數:48) | 姚惠忠、凌儀玲*、鄭皓蔚 | 41 | 
                                            公眾怒氣、危機傳播、負面口碑、情緒導向模式、認知導向模式
                                         | 
| 128 | 新聞業的政策思辨與典範轉移: 新聞業危機該救嗎?怎麼救? (點閱數:48) | 羅世宏 | 41 | 
                                            公共媒體、非營利媒體組織、新聞業政策、新聞業危機、數位平台
                                         | 
| 129 | 從二元本體論到行動本體論: 媒介化的行動者網絡理論轉向與實作 (點閱數:48) | 陳品丞 | 38 | 
                                            二元論、中介、行動者網絡理論、同婚公投、媒介化
                                         | 
| 130 | 從 CSR 到 CSiR:企業不負社會責任的概念初探與媒體關注 (點閱數:48) | 楊意菁 | 44 | 
                                            企業不負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媒體關注、槪念探討
                                         | 
| 131 | 前面有路,公共介入: 評介《新聞崩壞,何以民主》 (點閱數:47) | 馮建三 | 41 | 
                                            公共服務媒體、市場失靈、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新聞補助、 積極新聞自由
                                         | 
| 132 | 論壇:遊戲研究 (點閱數:47) | 林日璇、林鶴玲、黃厚銘 | 40 | 
                                            玩家、角色代入、遊戲化、遊戲學、遊戲性
                                         | 
| 133 | 臺灣媒體報導新冠肺炎假訊息危機:混合法分析科技防疫之個資、隱私、資安議題 (點閱數:47) | 林翠絹 | 43 | 
                                            公共衛生危機、內容分析、資安、新冠肺炎、新聞框架分析、隱私
                                         | 
| 134 | 偶像劇中愛情與性別角色的再現與迷思:以台灣偶像劇的男女主角互動為例 (點閱數:47) | 李素月、陳延昇 | 28 |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偶像劇、 愛情迷思
                                         | 
| 135 | 如何準備一趟異文化之旅?:我對“多元文化課程”的一些想法與做法 (點閱數:47) | 李廣均 | 7 |  | 
| 136 | 蘭嶼的另類媒體與發聲:以核廢料與國家公園反對運動為例 (點閱數:47) | 郭良文 | 17 | 
                                            另類媒體、市民社會、社區媒體、蘭嶼、達悟、雅美
                                         | 
| 137 | 傳播成為一門「意義科學」的想像與準備:跨符號的觀點 (點閱數:47) | 趙雅麗 | 17 | 
                                            意義系統 ; 意義科學 ; 傳播理論
                                         | 
| 138 | 環境風險的認知與溝通:以全球暖化議題的情境公眾為例 (點閱數:47) | 楊意菁、徐美苓 | 22 | 
                                            公眾情境理論 ; 公眾溝通 ; 全球暖化 ; 風險認知 ; 環境風險
                                         | 
| 139 | 自律與公評人:台灣衛星電視新聞頻道問責制度之探討 (點閱數:46) | 劉幼琍 | 22 | 
                                            自律 ; 媒體問責 ; 新聞公評人 ; 新聞頻道
                                         | 
| 140 | 台灣電視事業發展初期的社會條件與消費狀況 (點閱數:46) | 柯裕棻 | 22 | 
                                            1960年代 ; 民族主義 ; 消費 ; 電視機
                                         | 
| 141 | 客家電視台與台北都會客家閱聽人族群認同建構之關聯性初探 (點閱數:46) | 蔡珮 | 19 | 
                                            客家電視 ; 客家認同 ; 族群媒介 ; 族群認同 ; 客家閱聽人
                                         | 
| 142 | 政府訊息置入電視新聞性節目的 文本分析與閱聽人研究 (點閱數:46) | 王泰俐 | 20 | 
                                            新聞置入、詳論可能性模式、置入策略、閱聽人效果
                                         | 
| 143 | 新瓶裝「假」酒?:有關新媒體 置入性行銷的分析與批判 (點閱數:46) | 林照真 | 20 | 
                                            新媒體、數位新聞、置入性行銷、聚合
                                         | 
| 144 | 我如是研究、如是研究我 (點閱數:46) | 方念萱 | 16 |  | 
| 145 | 傳播權觀點的商營廣電管制 (點閱數:46) | 洪貞玲、劉昌德 | 10 |  | 
| 146 | 中國新聞輿論監督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角度的分析 (點閱數:46) | 王毓莉 | 13 | 
                                            批判傳播政治經濟學 ; 傳媒商業化 ; 新聞輿論監督 ; 跨地區監督
                                         | 
| 147 | 網路巨變前夕的媒體數位化實驗:在全民媒體浪潮中回應和延伸許瓊文教授的創新研究 (點閱數:46) | 陳順孝 | 11 |  | 
| 148 | 文化消費指南: 1980 年代的《民生報》 (點閱數:46) | 黃順星 | 31 | 
                                            文化中介者、文化消費、消費社會、通俗報紙
                                         | 
| 149 | 老人傳播與電視劇:從老人之定義到人格心理學對閱聽人研究的啟示 (點閱數:46) | 蔡琰、臧國仁 | 3 | 
                                            老人、觀眾、電視劇、人格
                                         | 
| 150 | 台灣的認同/差異:影視媒體的局勢中介與雜存認同的形成 (點閱數:46) | 羅世宏 | 2 | 
                                            國族認同、道德經濟、感知結構、微型承認政治、實踐的和解、影視傳播媒體
                                         | 
| 151 | 靈魂與離奇媒介: 論基德勒的媒介理論 (點閱數:46) | 張維元 | 40 | 
                                            基德勒、媒介理論、精神分析、論述網絡、離奇、靈魂
                                         | 
| 152 | 一個藝人,各自表述:1983年侯德健潛赴中國的媒體論述策略 (點閱數:46) | 楊鎵民 | 39 | 
                                            中國意識、批判論述分析、侯德健、新聞報紙、黨外雜誌
                                         | 
| 153 | 一生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與覺醒: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讀後感 (點閱數:46) | 李金銓 | 45 |  | 
| 154 | 理解印刷文化史:關鍵詞的形式與交互的方法──兼談《紙還有未來嗎?》的啟示 (點閱數:45) | 楊石華 | 42 | 
                                            交互性、印刷文化、物質性、書寫方式、媒介化配置
                                         | 
| 155 | 2022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45) | 謝明家彙編 | 42 |  | 
| 156 | 定位的政治:主體與權力的再思考 (點閱數:45) | 紀慧君 | 3 | 
                                            自我定義、定位、權力、主體性、互文性
                                         | 
| 157 | 閱聽人概念的探索:從網路經驗出發 (點閱數:45) | 張玉佩 | 5 | 
                                            方法論、接收分析、閱聽人、閱聽人研究、網路
                                         | 
| 158 | 社會烙印及健康宣導在地實踐之挑 戰:以台灣藥癮愛滋減害計畫為例 (點閱數:45) | 徐美苓 | 24 | 
                                            社會烙印、健康宣導、減害計畫、愛滋病、靜脈藥癮注射
                                         | 
| 159 | 專題主編的話 (點閱數:45) | 林富美 | 26 |  | 
| 160 | 台灣青少年網路霸凌現況、 原因與影響 (點閱數:45) | 施琮仁 | 32 | 
                                            父母角色、生活滿意度、青少年、網路素養、網路霸凌
                                         | 
| 161 | 非典書評:《媒介宗教》—「媒介過程」如何變成必須? (點閱數:45) | 劉育成 | 35 |  | 
| 162 | 線上新聞媒體的角色定位:從內容提供者到公共辯論的倡導者 (點閱數:45) | 施盈廷 | 12 | 
                                            公共領域 ; 民主 ; 媒體 ; 新聞 ; 網路
                                         | 
| 163 | 威權主義下台灣電視資本的形成 (點閱數:45) | 林麗雲 | 9 | 
                                            威權主義與媒體 ; 電視史 ; 資本形成
                                         | 
| 164 | 網路促進女性解放的可能?從線上遊戲開啓的反思 (點閱數:45) | 張玉佩、呂育瑋 | 9 | 
                                            賽伯女性主義 ; 網路 ; 線上遊戲 ; 性別解放
                                         | 
| 165 | 台灣人如何成為澳洲人? 跨界認同的傳播互動探究 (點閱數:45) | 蔡珮 | 18 | 
                                            台灣移民、族群認同、符號互動論、跨界認同、澳洲人
                                         | 
| 166 | 老人傳播研究:十年回首話前塵 (點閱數:45) | 蔡琰、臧國仁 | 19 | 
                                            老人、傳播、敘事、生命故事
                                         | 
| 167 | 新聞訪問之敘事觀―理論芻議 (點閱數:45) | 臧國仁、蔡琰 | 21 | 
                                            生命故事、自我、自傳式敘述、敘事、新聞訪問
                                         | 
| 168 | 由有線電視公用頻道檢視電視使用權的在地實踐:50年來台灣媒體近用權的反思 (點閱數:45) | 陳炳宏 | 22 | 
                                            公用頻道 ; 公共論壇 ; 有線電視系統 ; 系統經營者 ; 媒體近用權
                                         | 
| 169 | 舊時王謝堂前燕:台灣電視新聞勞動五十年簡史 (點閱數:45) | 劉昌德 | 22 | 
                                            勞動 ; 電視新聞 ; 新聞工作者 ; 新聞史
                                         | 
| 170 | 知識在地方 (點閱數:44) | 管中祥 | 18 | 
                                            本土化、民雄、全球化
                                         | 
| 171 | 陽剛特質與媒體職場的性別化實踐:以報社攝影記者的工作爲例 (點閱數:44) | 孫志硯 | 13 | 
                                            性別與工作 ; 陽剛特質研究 ; 情緒勞動 ; 勞動社會學 ; 性別與媒體
                                         | 
| 172 | 日常談話中的認同抗拒策略:以“無名小站”網誌之“台客”認同論述爲例 (點閱數:44) | 曹開明、黃鈴媚 | 14 | 
                                            台客認同抗拒 ; 言說行動理論 ; 認同抗拒策咯 ; 論述分析
                                         | 
| 173 | 2018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44) | 劉倚帆編撰 | 34 |  | 
| 174 | 勢在必「行」:唯手機族日增趨勢下的電話調查 (點閱數:44) | 陳鴻嘉 | 35 |  | 
| 175 | 「只是性感,不是放蕩」:社群媒體女性自拍文化的象徵性劃界實踐 (點閱數:44) | 康庭瑜 | 35 | 
                                            自拍、性化、性別、社群媒體、後女性主義、蕩婦羞辱
                                         | 
| 176 | 「媒介公民權」在台灣:台灣新住民對專屬族群電視台之需求與媒體使用行為研究 (點閱數:44) | 蔡珮 | 35 | 
                                            台灣新住民、移民媒體、族群電視台、媒介公民權、傳播權
                                         | 
| 177 | 懶人包超文本敘事設計分析: 順序與結構元素的討論 (點閱數:44) | 陳雅惠 | 34 | 
                                            敘事結構、敘事順序、超文本、新聞敘事、網路新聞、懶人包
                                         | 
| 178 | 探討社交媒體事件之浮現邏輯:一 個融合STS 與傳播研究取徑之嘗試 (點閱數:44) | 鄭宇君 | 32 | 
                                            平台、社交媒體、社交媒體事件、物質性、鉅量資料、媒體事 件 DOI: 10.6195/cjcr.2017.32.04 *
                                         | 
| 179 | 運動新聞的國族化:以北平《世界日報》的運動新聞為例,1933 ~ 1935 (點閱數:44) | 黃順星 | 28 | 
                                            運動新聞、通俗報紙、《世界日報》、成舍我
                                         | 
| 180 | 不同類型 IPTV 之市場競爭: 從區位理論檢視 PPStream、 土豆網與 Youtube 之競爭 (點閱數:44) | 黃品慈、李秀珠 | 24 | 
                                            PPStream、YouTube、土豆網、市場競爭、區位理論
                                         | 
| 181 | 重寫「賽伯人」:一個模控的觀點 (點閱數:44) | 吳筱玫 | 1 | 
                                            女性主義、後現代、重寫、賽伯人、模控學
                                         | 
| 182 | 社會學對媒體閱聽人研究之啟示 (點閱數:44) | 黃靖惠 | 4 | 
                                            大眾傳播學、社會學、閱聽人
                                         | 
| 183 | 新冠肺炎與女性再現: 臺灣主流新聞報導裡的性別落差 (點閱數:44) | 王淑美 | 42 | 
                                            女性、母親、性別落差、紓困政策、新聞論述、新冠肺炎
                                         | 
| 184 | 穿梭虛實之間:上班族玩家在線上遊戲的社會資本運作之探討 (點閱數:44) | 黃書瑋 | 41 | 
                                            上班族玩家、社會資本、第三空間、線上、線上遊戲、線下
                                         | 
| 185 | 導言: 媒介已成為動詞 (點閱數:44) | 方念萱 | 38 |  | 
| 186 | 360°的新聞聚合:沉浸敘事與記者角色 (點閱數:44) | 林照真 | 36 | 
                                            360°全景攝影、沉浸、新聞、新聞記者、聚合
                                         | 
| 187 | 「那陣時不知道」:後殖民政治下的 香港流行音樂與臺港交流 (點閱數:44) | 簡妙如 | 45 |  | 
| 188 | 身體圖式行為與互動文本的創作 原則:現象學視角下的討論 (點閱數:43) | 李明哲 | 36 | 
                                            互動文本、身體行為、梅洛龐蒂、現象學、創作理論
                                         | 
| 189 | 以語料庫分析方法檢驗新南向政策的政府與媒體風險建構策略 (點閱數:43) | 傅文成 | 37 | 
                                            風險、庫博、框架、新南向政策
                                         | 
| 190 | 反思傳播學對海德格存有論思想的引入: 從Heidegger and the Media談起 (點閱數:43) | 于 成 | 38 |  | 
| 191 | 新聞如何再現老人: 以臺灣《蘋果新聞網》之框架 與內容分析為例 (點閱數:43) | 林怡潔、林璟筠 | 41 | 
                                            人口、再現、刻板印象、框架理論、高齡社會
                                         | 
| 192 | 傳播學門的再思考:口傳與大傳的分立史與整合路 (點閱數:43) | 游梓翔、夏春祥 | 4 | 
                                            口語傳播、大眾傳播、科際整合、傳播學門
                                         | 
| 193 | 「現場直播」的美學觀:一個有關電視形式的個案探討 (點閱數:43) | 唐士哲 | 2 | 
                                            形式、美學、現場直播、電視、新聞
                                         | 
| 194 | 食品安全事件的風險建構與溝通: 新聞媒體VS. 政府 (點閱數:43) | 邱玉蟬、游絲涵 | 30 | 
                                            政府新聞稿、風險建構、風險溝通、食品安全、健康風險、新 聞報導 DOI: 10.6195/cjcr.2016.30.06 *
                                         | 
| 195 | 線上影音接收、傳散與產製上傳 行為探討:多元動機之觀點 (點閱數:43) | 張卿卿 | 30 | 
                                            信號理論、娛樂、傳播調查資料庫、數位影音
                                         | 
| 196 | 網路素人創作內容 決策歷程與觸動點分析: 循序樣式探勘技術之應用 (點閱數:43) | 張郁敏、蔡介元 | 30 | 
                                            投入度、決策歷程、創作經驗、網路素人創作內容、台灣傳播 調查資料庫、觸動點
                                         | 
| 197 | 情緒管理在體感遊戲經驗的新觀點: 檢視情緒激越程度與遊戲刺激潛質 的影響效果 (點閱數:43) | 陳延昇 | 29 | 
                                            刺激潛質、娛樂媒介、情緒管理、電玩遊戲、暴力
                                         | 
| 198 | 探索2012 台灣總統大選社交媒體之 新聞來源引用 (點閱數:43) | 鄭宇君、施旭峰 | 29 | 
                                            社交媒體、短網址還原、超連結、新聞來源、網址引用、選舉 DOI: 10.6195/
                                         | 
| 199 | 政黨雙歧不確定的糾結: 成因、決策過程、媒體接收與 行為意向 (點閱數:43) | 張卿卿 | 32 | 
                                            2016 總統大選、投票決策、投票意向、應對策略、選舉新聞、雙 歧選民
                                         | 
| 200 | 閱聽人跨媒介詮釋圖像敘事之 美感傳播芻議: 以繪本、iPad 互動電子繪本為例 (點閱數:43) | 賴玉釵 | 33 | 
                                            互媒詮釋、美感傳播、跨媒介敘事、圖像敘事、繪本
                                         | 
| 201 | 資訊科學與質性研究之對話: Facebook 打卡實踐之視覺化行人言 說分析 (點閱數:43) | 吳筱玫、李蔡彥 | 33 | 
                                            日常生活、打卡、行人言說、視覺化、跨領域、質性研究
                                         | 
| 202 | 媒介與性別研究的在地紮根 (點閱數:43) | 蕭蘋 | 16 |  | 
| 203 | 自然語言處理在口碑研究的應用 (點閱數:43) | 陳怡廷、欒錦榮 | 22 | 
                                            中文斷詞 ; 文字探勘 ; 自然語言處理 ; 詞語共現網絡 ; 網路口碑
                                         | 
| 204 | 台灣傳播領域學術研究素描:以 1984-2009 年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為例 (點閱數:43) | 翁秀琪 | 20 | 
                                            台灣傳播研究素描、台灣傳播研究變遷
                                         | 
| 205 | 全球化浪潮下跨國民意比較研究的 發展與課題:一個概括的介紹 (點閱數:42) | 劉念夏 | 18 | 
                                            民意研究、全球化、跨國比較研究
                                         | 
| 206 | 失落的世代:以吳濁流為例看戰後 初期的台灣本土報人 (點閱數:42) | 邱家宜 | 23 | 
                                            失落的世代、台灣本土報人、吳濁流、亞細亞孤兒意識、選擇性傳統
                                         | 
| 207 | 逆想人文社會科學寫作:來自小說敘事研究的啓迪與演示 (點閱數:42) | 胡紹嘉 | 9 | 
                                            敘事主體 ; 敘事時間 ; 社會科學寫作 ; 範式風格
                                         | 
| 208 | 首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詢答紀要 (點閱數:42) | 卓沅蓁 | 10 |  | 
| 209 | 新聞“置入性行銷”的危機:一個探索媒體“公共利益”的觀點 (點閱數:42) | 劉蕙苓 | 8 | 
                                            置入性行銷 ; 公共利益 ; 公共性 ; 新聞倫理
                                         | 
| 210 | 是真,還是假?從閱聽人角度 看動畫新聞真實性 (點閱數:42) | 江靜之 | 34 | 
                                            技術真實、動畫新聞、媒材、感官真實、新聞真實、實證真實
                                         | 
| 211 | 導言: 科技社會變遷下的科學傳播新視界 (點閱數:42) | 黃俊儒 | 32 |  | 
| 212 | “符號事件”或“符號”? (點閱數:42) | 劉慧雯 | 6 |  | 
| 213 | 2021 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42) | 謝明家 | 40 |  | 
| 214 | 移住社群的媒體參與:以公視《越南語新聞》為個案研究對象 (點閱數:42) | 王右君 | 42 | 
                                            社群媒體、協作、移工、移住社群、參與、新住民
                                         | 
| 215 | 問題是丟臉新聞,不是假新聞:從列維納斯觀點思索與假新聞共處之道 (點閱數:42) | 陳志賢 | 39 | 
                                            列維納斯、事實查核、倫理學、假新聞、第三者、臉龐
                                         | 
| 216 | 導言: 批判理論是媒體勞工擺脫剝削的工具箱 (點閱數:42) | 劉昌德 | 37 |  | 
| 217 | 音樂如何社會?從阿多諾(Adorno)到德諾拉(DeNora):閱讀《音樂社會學導論》、《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點閱數:42) | 黃俊銘 | 36 | 
                                            中介、文化工業、日常生活、自我科技、阿多諾、音樂社會學
                                         | 
| 218 | 殖民視覺暴力與文化清洗見證: 日治初期臺灣原住民電影活動的初體驗 (點閱數:42) | 劉現成 | 45 | 
                                            文化清洗、原住民電影、電影史學、電影吸引力、認知後勤
                                         | 
| 219 | 臺灣傳播學會更名記事 (點閱數:42) | 洪貞玲 | 44 |  | 
| 220 | 利用AI技術偵測假新聞之實證研究 (點閱數:41) | 王維菁、廖執善、蔣旭政、周昆璋 | 39 | 
                                            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社群網路、假新聞
                                         | 
| 221 | 通傳會「法規影響評估」的運作 與限制 (點閱數:41) | 曾國峰 | 41 | 
                                            立法品質、法規影響評估、官僚組織、通傳會、專業、獨立自主
                                         | 
| 222 | “王八”、“Wombat”,你是誰?Saussure符號學的啟示與限制 (點閱數:41) | 蔡珮 | 6 | 
                                            Saussure ; 符號學 ; 結構 ; 話語 ; 意義 ; 價值
                                         | 
| 223 | 流動的認同,建構的國族想像 (點閱數:41) | 郭良文 | 2 |  | 
| 224 | 勞動薪資議題之 媒體再現與定錨影響初探: 以人力銀行青年起薪調查新聞為例 (點閱數:41) | 王維菁 | 33 | 
                                            人力銀行、定錨效應、青年勞動、起薪水準、起薪調查新聞
                                         | 
| 225 | 兩岸服貿協議民眾的媒體信任、 政治信任、風險感知與行為意圖分析 (點閱數:41) | 傅文成 | 34 | 
                                            行為意圖、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政治信任、風險感知、媒體信任
                                         | 
| 226 | 跨族群、跨部門合作與賦權:屏東泰武鄉災後重建記錄之個案分析 (點閱數:41) | 洪貞玲 | 28 | 
                                            災難傳播、社區媒介、莫拉克颱風、跨文化傳播、跨部門合作、 賦權
                                         | 
| 227 | 網路民意的公共意涵:公衆、公共領域與溝通審議 (點閱數:41) | 楊意菁 | 14 | 
                                            網路民意 ; 民意公共性 ; 公眾 ; 公共領域 ; 溝通審議
                                         | 
| 228 | 廣場到劇場:阿扁的媒介奇觀 (點閱數:41) | 黃順星 | 15 | 
                                            另類媒介 ; 奇觀社會 ; 假事件 ; 媒介奇觀 ; 演講場
                                         | 
| 229 | 競選廣告之效果探討:以議題所有權策略爲例 (點閱數:41) | 張卿卿 | 16 | 
                                            總統大選 ; 競選廣告 ; 議題所有權
                                         | 
| 230 | 媒體再現科技發展與風險的框架與 演變:以基因改造食品新聞為例 (點閱數:41) | 謝君蔚、徐美苓 | 20 | 
                                            風險社會、風險傳播、框架分析、基因改造食品、新聞再現
                                         | 
| 231 | 從跨界借光、衝撞到在地實踐摸索的健康傳播研究旅程 (點閱數:41) | 徐美苓 | 19 | 
                                            健康傳播、問題導向、理論與實務、跨領域研究
                                         | 
| 232 | 線上遊戲之閱聽人愉悅經驗探索 (點閱數:41) | 張玉佩 | 19 | 
                                            線上遊戲、媒體文化、閱聽人研究、愉悅
                                         | 
| 233 | 世界變了,何以立報-新聞史中的「成舍我方案」之研究 (點閱數:41) | 曹立新 | 21 | 
                                            大眾化報刊、成舍我、新聞商業化、獨立報
                                         | 
| 234 | 溝通不確定性:探索社交媒體在災難事件中的角色 (點閱數:41) | 鄭宇君、陳百齡 | 21 | 
                                            不確定性、正確性、災難傳播、社交媒體、科學傳播、備援頻道
                                         | 
| 235 | 獨自療傷的記者?從社會支持取徑檢視記者創傷壓力的調適 (點閱數:40) | 王靜嬋、 許瓊文 | 22 | 
                                            社會支持 ; 創傷新聞 ; 創傷壓力 ; 新聞記者
                                         | 
| 236 | 從數位電視政策脈絡析論台灣緊急預警廣播系統之建構困境 (點閱數:40) | 程宗明 | 23 | 
                                            日本311 地震、公共電視、危機社會、緊急預警廣播系統、數位 電視
                                         | 
| 237 | 科技變遷下的台灣新聞記者薪資: 現狀與出路―批判政經取向之思考 (點閱數:40) | 王維菁 | 23 | 
                                            加薪制度、新聞產業、新聞勞動技能、傳播資訊科技(ICTs)、 薪資、薪資水準
                                         | 
| 238 | 我聞故我問:從對話分析取徑看廣電新聞訪問者傾聽 (點閱數:40) | 江靜之 | 17 | 
                                            問問題、傾聽、對話分析、廣電新聞訪問
                                         | 
| 239 | 南方的想像:階級、網絡與傳播 (點閱數:40) | 邱林川 | 18 | 
                                            ICTD、全球南方、南方傳播研究、階級、網絡、華南地區
                                         | 
| 240 | 跨國性社群電視媒體初探:以《台灣媳婦》爲例 (點閱數:40) | 王俐容、王維菁、朱淑娟 | 14 | 
                                            文化認同 ; 跨國社群 ; 跨國媒體 ; 新移民女性
                                         | 
| 241 | 新聞記者的想像思維: 再論想像與新聞報導的關聯 (點閱數:40) | 蔡琰、臧國仁 | 26 | 
                                            新聞、想像、記者、寫作
                                         | 
| 242 | 導讀:文化流動的模式與另類想像 (點閱數:40) | 張玉佩 | 31 | 
                                            文化流動、傳播模式、媒體文化
                                         | 
| 243 | 社會互信與專業主義的貧乏:對台灣大選的觀察 (點閱數:40) | 陳韜文 | 5 |  | 
| 244 | 為公共?為方便? 電視新聞使用網路影音之研究 (點閱數:40) | 劉蕙苓 | 24 | 
                                            公共性、市場導向、電視新聞、網路影音
                                         | 
| 245 | 「現代轉型」論述的缺憾:一個語藝學者的考察 (點閱數:40) | 肖小穗 | 26 | 
                                            現代轉型、語藝、史學論述、思想史、現代化變革
                                         | 
| 246 | 受傷的醫者: 罹癌醫師的疾病書寫研究 (點閱數:40) | 紀慧君 | 38 | 
                                            地方知識、個人經驗敘事、疾病書寫、敘事分析、發聲
                                         | 
| 247 | 2020年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40) | 謝明家 | 38 |  | 
| 248 | 跨域電影產製的中心更替: CEPA後香港-中國大陸合製電影的網路分析 (點閱數:40) | 張時健 | 45 | 
                                            合製電影、社會網路分析、香港電影、國際分工、超國族電影
                                         | 
| 249 | 媒社區: 以媒介化理論檢視臺灣社區報發展 (點閱數:39) | 黃順星 | 38 | 
                                            社區報、社區媒體、媒介化、媒介化社區、新聞史
                                         | 
| 250 | 從認知與情感雙歧檢視台灣民眾的廣告規避與趨近行為 (點閱數:39) | 張卿卿 | 25 | 
                                            情感初始效應、傳播資料庫、廣告規避、雙歧態度
                                         | 
| 251 | 候選人負面新聞框架對政治憤世嫉俗感與責任歸因的影響 (點閱數:39) | 陳憶寧 | 1 | 
                                            形象框架、政治憤世嫉俗感、負面新聞量、責任歸因、實驗法、議題框架
                                         | 
| 252 | (點閱數:39) | 蘇蘅 | 1 |  | 
| 253 | 從「互動觀點」看生活世界:社會建構主義與傳播研究 (點閱數:39) | 黃鈴媚 | 1 | 
                                            互動觀點、社會建構主義、傳播解釋形式、學門主體性
                                         | 
| 254 | 新聞訪談之“施惠語言”:記者與消息來源之語言互動 (點閱數:39) | 蘇惠君、臧國仁 | 6 | 
                                            世代研究 ; 老年研究 ; 施惠語言 ; 語言過度調整 ; 談話適應理論 ; 溝通適應理論
                                         | 
| 255 | 家長介入行為影響青少年網路 正負面使用行為之研究 (點閱數:39) | 王嵩音 | 30 | 
                                            青少年網路使用、家長介入行為、網路正面行為、網路負面行為
                                         | 
| 256 | 量化評鑒之下的學業/學術實踐:對傳播領域研究所教育中獎懲機制的探索式觀察 (點閱數:39) | 李紅濤 | 13 | 
                                            數量化學術評鑒 ; 學術發表 ; 獎懲機制 ; 契合關係 ; 傳播學術教育
                                         | 
| 257 | 數位化媒體教育課程實驗初探與省思:以某大學實習媒體爲例 (點閱數:39) | 許瓊文 | 11 | 
                                            媒體教育 ; 數位媒體 ; 數位化 ; 媒體匯流 ; 實習媒體
                                         | 
| 258 | 傳播全球化:數位時代的神話與權力 (點閱數:39) | Vincent Mosco;羅世宏、唐士哲翻譯 | 9 |  | 
| 259 | “發展傳播”與“全球化∕數位化”:是否相互矛盾? (點閱數:39) | John A. Lent;劉昌德翻譯 | 9 |  | 
| 260 | 數位資本主義與發展傳播的迷思 (點閱數:39) | 郭良文 | 9 |  | 
| 261 | 「向東看,往南走」: 開拓後危機時代傳播研究新視野 (點閱數:39) | 趙月枝 | 18 | 
                                            文化本質主義、中國傳播研究、西方知識霸權、全球資本主義
                                         | 
| 262 | 關機!拿本書,走向大自然吧:評介《淺薄:網路正在影響我們的大腦》 (點閱數:39) | 唐大崙 | 21 | 
                                            神經心理學、媒介生態學、傳播研究
                                         | 
| 263 | 人際衝突脈絡下新聞記者的情緒管理與溝通策略 (點閱數:39) | 王哲偉、李秀珠 | 21 | 
                                            人際衝突、情感事件理論、情緒、溝通策略
                                         | 
| 264 | 當科學家與記者相遇:探討兩種專業對於科學新聞的看法差異 (點閱數:38) | 陳憶寧 | 19 | 
                                            科學記者、科學家、科學新聞、深度訪談、調查法
                                         | 
| 265 | 2009年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38) | 16 |  | |
| 266 | 人脈與新聞採集:從社會資本與組織衝突觀點檢視記者如何建立與消息來源之間的關係 (點閱數:38) | 羅玉潔、張錦華 | 10 | 
                                            社會資本 ; 社會網絡 ; 組織衝突 ; 記者 ; 消息來源
                                         | 
| 267 | 「置入性行銷」是電視媒體的甜點還是雞肋? (點閱數:38) | 黃國師 | 8 |  | 
| 268 | 2007年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38) | 12 |  | |
| 269 | 單一與多重媒體重複策略之傳播效果比較 (點閱數:38) | 張郁敏 | 14 | 
                                            多重媒體 ; 消息來源擴大理論 ; 媒體策略 ; 漸減 ; 廣告重複
                                         | 
| 270 | 國際新聞的國內化與小報化:以我國報紙報導WTO香港會議爲例 (點閱數:38) | 洪貞玲、廖雅琴、林舫如 | 14 | 
                                            WTO ; 小報化 ; 全球化 ; 國內化 ; 國際新聞
                                         | 
| 271 | 讀者詮釋「非虛構繪本敘事」之 交流歷程及反應初探: 以國際繪本大獎作品為例 (點閱數:38) | 賴玉釵 | 29 | 
                                            非虛構敘事、圖像敘事、圖像詮釋、繪本、讀者反應
                                         | 
| 272 | 是誰型塑台灣電影的調性?―從網絡分析著手 (點閱數:38) | 林世強 | 25 | 
                                            柯俊雄、無尺度、電影、網絡
                                         | 
| 273 | 「預期媒體影響的影響力」之反制反 動員效果:第三人效果與選舉行為 (點閱數:38) | 林素真、馬立君 | 26 | 
                                            反動員效果、政治冷漠感、政治效能感、第三人效果、憤世嫉俗
                                         | 
| 274 | 一個矛盾的網路主體: 能述、幻想、互卸 (點閱數:38) | 黃冠華 | 27 | 
                                            互卸、幻想、主體、自我、能述
                                         | 
| 275 | 影響新聞可信度與新聞素養效能 因素之探討 (點閱數:38) | 徐美苓 | 27 | 
                                            新聞可信度、新聞使用與動機、新聞素養、新聞素養效能
                                         | 
| 276 | 從語料分析探究有機食物之媒體 再現:三十年之意義與轉變 (點閱數:38) | 紀慧君 | 34 | 
                                            有機食物、風險、健康、語料分析
                                         | 
| 277 | 滑溜的“任意性”,你/妳抓到了嗎?Saussure語言學理論中任意性的破與立 (點閱數:38) | 陳雅惠 | 6 | 
                                            Saussure ; 任意性 ; 同一性 ; 改名運動 ; 命名說 ; 價值
                                         | 
| 278 | 學術工作合法性的反思:從超越「理論與實務」的分類開始談起 (點閱數:38) | 張文強 | 5 | 
                                            合法性、理論、實務、論述、學術工作
                                         | 
| 279 | 口述影像研究:語言世界的秘密後花園 (點閱數:38) | 趙雅麗 | 2 | 
                                            視障者、口述影像、心像、創意、病理學還原
                                         | 
| 280 | 傳播研究「向人的維度轉」之必要 (點閱數:38) | 毛榮富 | 2 |  | 
| 281 | (反)全球化下的傳播研究:Mead、Bakhtin、Wittgenstein (點閱數:38) | 方孝謙 | 1 | 
                                            姿勢、內在話語、家族相似性、接近性、類似性
                                         | 
| 282 | 教室、老師與創意體驗 (點閱數:38) | 陳文玲 | 2 | 
                                            創意、創意教育、創意體驗、教室、老師
                                         | 
| 283 | 嚴格控制下的激情、監督與淡定: 中國大陸網站人肉搜索行為之 理論建構探討 (點閱數:38) | 侯政男、蔡宗哲 | 24 | 
                                            人肉搜索、中國 、監督、網路控制、權力分配
                                         | 
| 284 | 政黨認同與社會距離如何影響第三人 效果與第一人效果: 以大數據與網路調查來檢視 85°C 事件 (點閱數:38) | 洪雅慧、張恩光 | 40 | 
                                            行為效應、社會距離、第三人效果、第一人效果、政黨認同、 臉書
                                         | 
| 285 | 為何記者持續遭殺害? 探索菲律賓記者遭殺害的問題及 社會構成(1986-2019) (點閱數:38) | 張春炎 | 40 | 
                                            民主與新聞自由、有罪不罰、記者遭殺害、菲律賓、家族王朝
                                         | 
| 286 | 手遊中虛擬扭蛋機制與 消費實踐之反思 (點閱數:38) | 陳柏程、秦琍琍 | 40 | 
                                            手遊、虛擬扭蛋、虛擬貨幣、資本主義、戰利箱
                                         | 
| 287 | 音影中的歷史陰影: 從臺灣電影史看國族性框架的轉變 (點閱數:37) | 陳瑜 | 40 | 
                                            國族性、國族電影、臺灣電影史、歷史書寫
                                         | 
| 288 | 未完成的實驗: 香港手遊《光輝歲月》呈現的社群與 (跨)本土性 (點閱數:37) | 黎國威 | 40 | 
                                            社群遊戲、香港手機遊戲、程序修辭、(跨)本土性、模擬
                                         | 
| 289 | 「臺灣香港的文化跨域交流:回望與前行」研討會的籌辦 (點閱數:37) | 管中祥 | 45 |  | 
| 290 | 2003傳播大事記 (點閱數:37) | 4 |  | |
| 291 | 提一個大問 (點閱數:37) | 陳世敏 | 1 |  | 
| 292 | 從「眾聲喧嘩」到「檢警調聯合偵辦」 (點閱數:37) | 馬成龍 | 1 |  | 
| 293 | 從Habermas的溝通觀再思考媒體傳播過程的權力意義 (點閱數:37) | 管中祥 | 2 | 
                                            公共領域、傳播權、溝通行動、哈伯瑪斯、文化權
                                         | 
| 294 | 公關角色、組織變革與組織權力之關聯性初探 (點閱數:37) | 劉正道 | 5 | 
                                            公關角色、組織變革、公關權力
                                         | 
| 295 | 奈米科技發展與政策之常民認知 (點閱數:37) | 施琮仁*、林宜平、鄭尊仁 | 29 | 
                                            公眾感知、奈米科技、奈米產品標示、風險溝通
                                         | 
| 296 | 如何說故事: 幾個呈現經驗的現象學命題 (點閱數:37) | 孫維三 | 29 | 
                                            社會現象學、故事、時間性、敘事、理解
                                         | 
| 297 | 媒體倫理的政治經濟學:國家、資本與新聞專業規範的流變 (點閱數:37) | 劉昌德 | 11 | 
                                            專業規範 ; 倫理守則 ; 政治經濟學 ; 新聞史
                                         | 
| 298 | 在實踐中反思多元文化 (點閱數:37) | 管中祥 | 7 |  | 
| 299 | 跨文化傳播的教育與實踐 (點閱數:37) | 葉蓉慧 | 7 | 
                                            多元文化 ; 教育 ; 跨文化傳播 ; 實踐 ; 教學
                                         | 
| 300 | 不同媒體場域的評審: 以歌唱競賽節目為例 (點閱數:37) | 黃靖惠 | 17 | 
                                            文化資訊、場域、資本、歌唱競賽節目、網路論述
                                         | 
| 301 | 建構攝影虛擬社群之知識概念結構 ―以正規化概念分析為基礎 (點閱數:37) | 王信斌、李來錫 | 23 | 
                                            正規化概念分析、虛擬社群、概念結構
                                         | 
| 302 | 大眾傳播研究之敘事取向― 另一後設理論思路之提議 (點閱數:37) | 臧國仁、蔡琰 | 23 | 
                                            大眾傳播、後設理論、敘事、敘事傳播
                                         | 
| 303 | 論「新媒介科技迷」 (點閱數:37) | 吳姿嫻 | 19 | 
                                            文本、形式即內容、迷、新媒介
                                         | 
| 304 | 兩岸電視節目類型差異之分析:多樣化初探性研究 (點閱數:36) | 黃聿清、莊春發 | 17 | 
                                            內容多樣化 ; 兩岸 ; 節目供需 ; 節目類型 ; 偏誤率
                                         | 
| 305 | 企業公民與媒體報導: 一個公民社會的觀點 (點閱數:36) | 楊意菁 | 17 | 
                                            公民社會、企業公民、企業社會責任、媒體報導
                                         | 
| 306 | 德智兼修、手腦並用:成露茜的傳播教育理念與實踐 (點閱數:36) | 管中祥 | 17 | 
                                            成露茜、傳播教育、另類媒體、媒體識讀
                                         | 
| 307 | 多元文化社會的族群傳播:剖析一個新典範 (點閱數:36) | 蕭新煌 | 7 |  | 
| 308 | 互動電視體育節目加值資訊研究:以棒球節目為例 (點閱數:36) | 彭資淵 | 9 | 
                                            互動電視 ; 加值資訊 ; 使用者測試
                                         | 
| 309 | 視覺性的超越與語藝的複訪: 數位時代視覺語藝的初探性研究 (點閱數:36) | 邱誌勇 | 26 | 
                                            數位、視覺性、視覺語藝、軟體
                                         | 
| 310 | 尋找對話空間 (點閱數:36) | 陳百齡 | 5 |  | 
| 311 | 從麥克魯漢觀點檢視本土電視新聞研究與雙重文本概念之演變 (點閱數:36) | 王泰俐 | 4 | 
                                            電視新聞研究、電視新聞、雙重文本、麥克魯漢、內容分析
                                         | 
| 312 | 新的「地方感」:電子互動媒體的語藝空間 (點閱數:36) | 沈錦惠 | 3 | 
                                            口語、書寫、共同空間、溝通素養、公共溝通、電子互動媒體
                                         | 
| 313 | 地方新聞中的地方圖像:台南地區報紙的內容分析 (點閱數:36) | 蕭蘋、吳秀麗、郭峰淵 | 3 | 
                                            地方報紙、地方社區、內容分析
                                         | 
| 314 | 傳播符號學 (點閱數:36) | 張錦華 | 1 |  | 
| 315 | 中共「文化走出去」政策的新推手: 中國私營資本家與海外媒體收購 (點閱數:36) | 戴瑜慧 | 24 | 
                                            中國審查制度、合法性危機、走出去、紅色資本家、軟實力、媒 體收購
                                         | 
| 316 | (點閱數:36) | 秦琍琍 | 1 |  | 
| 317 |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蔭來——寫在《華夏傳播研究叢書》面世之際 (點閱數:36) | 黃星民 | 2 |  | 
| 318 | 電視新聞訪談之知識形式:一個分析架構 (點閱數:36) | 江靜之 | 25 | 
                                            口語、文類、多媒材、知識形式、電視新聞訪談、影像
                                         | 
| 319 | 社交媒體 vs. 線上遊戲:台灣成人網路使用、媒介慣習與人際互動 (點閱數:36) | 林日璇 | 25 | 
                                            社交網站、孤寂感、媒介慣習、面對面互動 、網路矛盾、網路使用偏好、線上遊戲
                                         | 
| 320 | 恐懼與生氣情緒在危機溝通中的角色 (點閱數:36) | 姚惠忠 | 25 | 
                                            生氣、危機溝通、固定連續樣本研究、恐懼、塑化劑
                                         | 
| 321 | 資訊處理策略與政治討論對賽局性 知識與實質性知識的影響 (點閱數:36) | 李宗亞、羅文輝、盧鴻毅、魏然 | 36 | 
                                            :公共事務知識、太陽花學運、政治討論、新聞注意、新聞思考
                                         | 
| 322 | 中國冷門電影字幕組的非正式流通 (點閱數:35) | 林玉鵬 | 37 | 
                                            字幕組、冷門電影/藝術電影、非正式流通、影迷、擴散媒介
                                         | 
| 323 | 非虛構文學「電玩化」與跨媒介轉述策略: 以電玩《湖濱散記》(Walden, a game)為例 (點閱數:35) | 賴玉釵 | 40 | 
                                            自然書寫、科普教育、跨媒介敘事、遊戲化、數位敘事
                                         | 
| 324 | 馴化IM:即時通訊中的揭露、協商與創造 (點閱數:35) | 王淑美 | 25 | 
                                            日常生活、馴化理論、資訊傳播科技、即時通訊
                                         | 
| 325 | 眾聲喧嘩——Why, What, and So What? (點閱數:35) | 汪琪 | 1 |  | 
| 326 | 中國大陸文學網站的創作生產策略與 困境:以起點中文網為例 (點閱數:35) | 謝奇任 | 24 | 
                                            文學網站、起點中文網、創作生產、網路小說
                                         | 
| 327 | 父母介入子女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 (點閱數:35) | 王嵩音 | 27 | 
                                            父母介入行為、青少兒網路使用、網路負面影響、網路危險行 為 *
                                         | 
| 328 | 青少年網路素養、家長介入、與網路使用經驗 (點閱數:35) | 林淑芳 | 30 | 
                                            家長介入、網路風險、網路風險應對、網路素養
                                         | 
| 329 | 專題主編的話 (點閱數:35) | 羅文輝 | 30 |  | 
| 330 | 台灣報業媒體網路平台氣候變遷風險 溝通:2009 ~ 2016 年的歷時性分析 (點閱數:35) | 李美華 | 32 | 
                                            全球暖化、風險溝通、氣候變遷、報業媒體網路平台、聯合國 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 DOI: 10.6195/cjcr.2017.32.02 *
                                         | 
| 331 | 數位時代的技藝:提出一個分析架構 (點閱數:35) | 鍾蔚文、陳百齡、陳順孝 | 10 | 
                                            技藝 ; 數位 ; 物質性 ; 機緣 ; 活動 ; 體現之行 ; 工具
                                         | 
| 332 | 「置入性行銷」:新聞與廣告倫理的雙重崩壞 (點閱數:35) | 林照真 | 8 |  | 
| 333 | 政府運用“置入性行銷”從事菸害防制工作之初探性研究 (點閱數:35) | 王毓莉 | 8 | 
                                            理念行銷 ; 置入性行銷 ; 菸害防制 ; 健康傳播
                                         | 
| 334 | 探討廣告商介入電視新聞產製之新聞廣告化現象:兼論置入性行銷與新聞專業自主 (點閱數:35) | 陳炳宏 | 8 | 
                                            新聞廣告化 ; 新聞專案 ; 電視新聞 ; 置入性行銷 ; 新聞專業性
                                         | 
| 335 | 新聞報導知識傳佈體系的構成:從Schutz的觀點看新聞報導中的視域融合 (點閱數:35) | 劉慧雯 | 15 | 
                                            新聞報導 ; 現象社會學 ; 視域融合 ; 舒茲
                                         | 
| 336 | 穿梭虛擬世界的遊戲少年: 他/她們的社會資本之累積與轉換 (點閱數:35) | 張玉佩 | 23 | 
                                            少年、民族誌研究、社會資本、社會網絡、線上遊戲
                                         | 
| 337 | 互聯網驅動下的民主化與國家反撲:馬來西亞網路媒體經驗 (點閱數:35) | 莊迪澎 | 20 | 
                                            互聯網 ; 民主化 ; 馬來西亞 ; 網路媒體
                                         | 
| 338 | 網路使用動機、網路資訊可信度評價與決策參考之間的關聯性 (點閱數:34) | 盧鴻毅、侯心雅、陳姿蓓、林玫均、李政忠 | 16 | 
                                            網路使用動機 ; 可信度評價 ; 決策參考
                                         | 
| 339 | 從van Dijk 操控論述觀點分析中國 大陸省市採購團的新聞置入及報導 框架:以台灣四家報紙為例 (點閱數:34) | 張錦華 | 20 | 
                                            新聞置入、中共對台宣傳、中國省市採購團、操控論述分析
                                         | 
| 340 | 多元文化課程如何深化結構性的批判意識 (點閱數:34) | 張錦華 | 7 |  | 
| 341 | 菸害相關新聞報導內容之分析:以台灣報紙為例 (點閱數:34) | 詹定宇、龔昶元、金海濤 | 9 | 
                                            菸害相關新聞 ; 內容分析
                                         | 
| 342 | 資訊素養者的論域分析:傳記研究法的應用 (點閱數:34) | 張煜麟 | 11 | 
                                            資訊素養 ; 電腦素養 ; 傳記研究法 ; 敘述訪談
                                         | 
| 343 | 審議式新聞報導、公民認知與審議初探 (點閱數:34) | 黃惠萍 | 15 | 
                                            公共新聞 ; 公民認知 ; 衝突框架 ; 審議式民主 ; 審議式新聞報導
                                         | 
| 344 | 2008年傳播大事紀 (點閱數:34) | 14 |  | |
| 345 | 以網路購物為例探討媒介作為 娛樂的功能 (點閱數:34) | 張卿卿 | 29 | 
                                            娛樂、媒體、傳播資料庫、網路購物、雙歧態度
                                         | 
| 346 | 傳播為和平之推手:論傳播學對和平研究之貢獻 (點閱數:34) | 葉德蘭 | 4 | 
                                            傳播、溝通、語藝、和平研究、衝突、戰爭
                                         | 
| 347 | 漫遊語言世界的小宇宙:Saussure如何詮釋“語言結構”的意涵 (點閱數:34) | 賴玉釵 | 6 | 
                                            Saussure ; 系統 ; 原型 ; 相對關係 ; 語言結構
                                         | 
| 348 | 【特稿】COVID-19疫情下的探戈之舞:事實查核新聞學的臺灣實踐與反思 (點閱數:34) | 胡元輝 | 39 | 
                                            COVID-19、事實查核、假訊息、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 
| 349 | 台灣無線三台電視劇開播四十年之回顧 (點閱數:33) | 蔡琰 | 6 | 
                                            電視 ; 戲劇 ; 歷史
                                         | 
| 350 | 誰在近用媒介?初探報紙讀者投書的文化資本生態 (點閱數:33) | 鄧宗聖 | 6 | 
                                            媒介近用 ; 社會責任 ; 文化資本 ; 公共領域
                                         | 
| 351 | 依附下的成長?台灣傳播研究典範的更迭興替 (點閱數:33) | 林麗雲 | 1 | 
                                            傳播研究史、典範、學術史、知識社會學
                                         | 
| 352 | 從扭曲溝通到獨白論說:婦女運動的報導如何客觀? (點閱數:33) | 戴育賢 | 1 | 
                                            論說、新聞客觀、民主化、扭曲溝通、婦女運動
                                         | 
| 353 | 隱喻即視覺化的語藝行動: 網路時代談視覺語藝的古典根源 (點閱數:33) | 沈錦惠 | 26 | 
                                            視覺語藝、視覺化、視覺思考、媒介素養、詩性之知、隱喻
                                         | 
| 354 | 公共廣電的管制問題:並試論我國公共廣電集團與NCC之(可能)關係 (點閱數:33) | 魏玓 | 10 |  | 
| 355 | 數位複製時代的靈光重塑 (點閱數:33) | 陳志賢 | 12 | 
                                            文化工業 ; 法蘭克福學派 ; 數位複製 ; 靈光 ; 班雅明
                                         | 
| 356 | 產品置入策略與置入溝通效果間關係之研究 (點閱數:33) | 巫喜瑞、梁榮達 | 12 | 
                                            產品置入策略 ; 產品態度 ; 對一般產品置入的態度 ; 購買意願
                                         | 
| 357 | 科學報導的閱讀理解與隱喻的角色 (點閱數:33) | 陳綱佩、張寶芳、洪瑞雲 | 11 | 
                                            文本理解 ; 科學新聞寫作 ; 隱喻 ; 命題分析
                                         | 
| 358 | 監督傳播管制機關NCC:傳播政策公民監督與審議機制的能與不能 (點閱數:33) | 羅世宏、管中祥、洪貞玲、鄭國威 | 10 |  | 
| 359 | 電視置入性行銷之規範:政治經濟學觀點的初步考察 (點閱數:33) | 劉昌德、羅世宏 | 8 |  | 
| 360 | 媒體集團綜效偏差之研究 (點閱數:33) | 陳炳宏 | 16 | 
                                            媒體集團 ; 媒體內容多元 ; 綜效策略 ; 綜效偏差 ; 衛星電視頻道
                                         | 
| 361 | 原住民科教典範之轉移:從多元 文化教育觀點分析電視科普節目 《科學小原子》 (點閱數:33) | 李瑛、黃惠萍 | 20 | 
                                            多元文化科學、多元文化教育、《科學小原子》、原住民科學、 電視科普節目
                                         | 
| 362 | 研究方法的反思與性別研究建制化的兩難 (點閱數:32) | 楊芳枝 | 16 |  | 
| 363 | 台灣電視政論節目的議題論述策略:以“真調會覆議案大法官關說疑雲”爲例 (點閱數:32) | 孫秀蕙、陳儀芬 | 16 | 
                                            論述策略 ; 電視政論節目 ; 公共論述領域 ; 文本分析 ; 策略框架
                                         | 
| 364 | “新聞”概念的再思考:本土新聞批評史中語言學分析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點閱數:32) | 王孝勇 | 8 | 
                                            批判取向語言學 ; 後現代性 ; 現代性 ; 結構主義語言學 ; 新聞批評史
                                         | 
| 365 | 迷途而知返?紐西蘭的公共廣電與文化創意產業 (點閱數:32) | 林麗雲、王靖婷 | 10 | 
                                            公共廣電 ; 文化創意產業 ; 媒體改革 ; 紐西蘭
                                         | 
| 366 | 電視新聞性置入行銷:行銷視野之探討 (點閱數:32) | 蔡樹培 | 8 |  | 
| 367 | 重建使用創新性、使用擴散與創新採用意圖關係之實證研究 (點閱數:32) | 胡婉玲、蔡明宏 | 13 | 
                                            好奇心 ; 使用率 ; 使用多元性 ; 創造力技能 ; 創新採用意圖
                                         | 
| 368 | 互動說書與神話式線上角色扮演遊戲:故事情節、角色與互動行爲研究 (點閱數:32) | 周倩如、李峻德 | 14 | 
                                            互動說書 ; 角色原型 ; 英雄旅程 ; 脈絡探索 ; 溝通行動理論
                                         | 
| 369 | 建構及評估關係期待或需求導向之公關策略對組織―群眾關係結果之影響 (點閱數:32) | 劉正道 | 25 | 
                                            公關策略、組織─公眾關係、關係期待或需求
                                         | 
| 370 | 瘦身廣告的第三人效果 (點閱數:32) | 林美雅、向倩儀、蔡維鴻 | 7 | 
                                            身體意象 ; 社會距離 ; 社會壓力 ; 涉入感 ; 第三人效果 ; 瘦身廣告
                                         | 
| 371 | 競合策略 (點閱數:32) | 李雅靖 | 29 | 
                                            附加價值、參與者、價值網、賽局理論、競合策略
                                         | 
| 372 | 【特稿】「三民主義新聞制度」下的公共電視藍圖:紀念李瞻教授1970年代改革「老三台」的理想 (點閱數:32) | 邱家宜 | 42 | 
                                            三民主義新聞制度、公共電視、李瞻、老三台、張繼高
                                         | 
| 373 | J-Pop 之外的影視配樂想像: 論日本、西洋經典老歌於 日本戀愛劇中的美學與產業型構 (1990 ~ 2000 年初) (點閱數:31) | 蔡如音 | 31 | 
                                            :日本流行音樂(J-pop)、日劇、電視製作人、暢銷經典歌、影 視配樂、編劇
                                         | 
| 374 | Web 2.0 時代台灣消費者購物模式的 轉變:檢驗AISAS 網路消費模式 (點閱數:31) | 郭貞 | 27 | 
                                            消費傾向、商品資訊搜尋、網路口碑行銷、網路購物、線上購物
                                         | 
| 375 | 移住者媒體的社會行動: 南韓「移住者世界電視」 發展歷程之考察 (點閱數:31) | 陳春富 | 31 | 
                                            行動主義、南韓、移住者世界電視、移住者媒體、跨國移住者
                                         | 
| 376 | 新聞人員對媒體角色認知的變遷與 第三人效果 (點閱數:31) | 劉蕙苓、羅文輝 | 31 | 
                                            :第三人效果、媒體角色、媒體匯流、新聞人員、預設影響的影響
                                         | 
| 377 | 眾聲喧嘩的迷思:關於傳播研究的筆記 (點閱數:31) | 夏春祥 | 1 | 
                                            台灣學術界、反思性、研究者與研究社群、傳播研究、眾聲喧嘩、對話
                                         | 
| 378 | 反思媒介內容多元指標測量與統計問題 (點閱數:31) | 曾國峰 | 7 | 
                                            多元概念 ; 多元指標 ; 內容分析 ; 類目分類 ; 內容統計
                                         | 
| 379 | 多元文化與公共廣電機構:澳大利亞的實踐經驗 (點閱數:31) | 王菲菲 | 7 | 
                                            澳大利亞多元文化 ; 族群 ; 公共廣電機構 ; 原住民
                                         | 
| 380 | 台灣節目製作業商品化歷程分析:一個批判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考察 (點閱數:31) | 張時健 | 7 | 
                                            外製外包 ; 政治經濟學 ; 商品化 ; 節目製作業 ; 廣告化
                                         | 
| 381 | 數位典藏工作流程與作業規範之探討 (點閱數:30) | 蔡順慈、林昱伍 | 10 | 
                                            工作流程 ; 作業規範 ; 統一塑模語言 ; 後設資料 ; 數位典藏
                                         | 
| 382 | 看誰在說話?醫療糾紛的新聞報導分析 (點閱數:30) | 邱玉蟬 | 15 | 
                                            新聞分析 ; 消息來源 ; 醫療糾紛
                                         | 
| 383 | 知識商品化浪潮下學術知識公共化的省思:以台灣的學術期刊出版爲例 (點閱數:30) | 翁秀琪 | 14 | 
                                            知識公共化 ; 科學公有地 ; 科學出版 ; 開放近用
                                         | 
| 384 | 老人接收新聞訊息之情感與記憶 (點閱數:30) | 蔡琰、臧國仁 | 13 | 
                                            老人 ; 情感 ; 記憶 ; 新聞
                                         | 
| 385 | 全民媒體浪潮下傳播科系學生與課程的因應:回應陳順孝與陶振超老師 (點閱數:30) | 許瓊文 | 11 |  | 
| 386 | 新聞自由對貪污的影響:全球資料的實證研究 (點閱數:30) | 李建強、周宜巍 | 16 | 
                                            貪污 ; 新聞自由 ; 追蹤資料
                                         | 
| 387 | 國科會傳播與文化研究學門性別研究前瞻熱門議題規劃成果報告 (點閱數:30) | 楊芳枝 | 16 |  | 
| 388 | 英國電視置入性行銷之管制: 論辯與改變 (點閱數:30) | 林麗雲 | 20 | 
                                            置入性行銷、廣電管制、商業訊息、英國
                                         | 
| 389 | 誰怕眾聲喧嘩?兼論訓練無能症 (點閱數:30) | 鍾蔚文 | 1 | 
                                            眾聲喧嘩、形式主義、本質主義、效度、傳播、知識、想像、訓練無能症
                                         | 
| 390 | 2002傳播大事記 (點閱數:30) | 2 |  | |
| 391 | (點閱數:30) | 李秀珠、葉蓉慧 | 1 |  | 
| 392 | 從組織觀點探討新聞「偏差放大」現象:以台灣同性戀社會新聞為例 (點閱數:30) | 李明哲 | 4 | 
                                            同性戀、刻板印象、異離放大、組織文化、媒體、科層組織
                                         | 
| 393 | 從媒體素養到新素養:試論教學策略與認識論的轉變 (點閱數:30) | 劉慧雯 | 27 | 
                                            任務導向教學、媒體素養、新素養 *
                                         | 
| 394 | 誰家的孩子看電視時間比較長? 家庭因素對十八個月大兒童 看電視時間的影響 (點閱數:30) | 邱玉蟬、江東亮 | 27 | 
                                            台灣出生世代研究、兒童、家庭因素、電視
                                         | 
| 395 | 眾聲喧嘩即倫理實踐:從Mikhail Bakhtin 的語藝觀談起 (點閱數:29) | 王孝勇 | 26 | 
                                            巴赫汀、外在對話性、倫理實踐、眾聲喧嘩、語藝、諧擬展演
                                         | 
| 396 | 俗民分類與知識型:Tag的資訊秩序 (點閱數:29) | 吳筱玫 | 15 | 
                                            標籤 ; 分類學 ; 俗民分類 ; 秩序 ; 知識型 ; 經驗主義
                                         | 
| 397 | 記成露茜教授(1939-2010) 的中國新聞史研究 (點閱數:29) | 夏春祥、唐志宏、李明哲 | 17 | 
                                            成露茜、中國新聞史、成舍我、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新文化史
                                         | 
| 398 | 邁向公廣集團:數位時代我國特定族群專屬電視頻道之法制研議 (點閱數:29) | 陳彥龍、劉幼琍 | 10 | 
                                            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 客家電視 ; 原住民電視 ; 數位電視
                                         | 
| 399 | 中文媒體夾用英文之台灣現象:以1951~2004年的聯合報標題為例 (點閱數:27) | 黃靖惠 | 9 | 
                                            標題 ; 社會語言學 ; 語言夾用 ; 文化霸權
                                         | 
| 400 | 傳播媒體科技庇蔭下人的天命? (點閱數:27) | 葉啟政 | 4 | 
                                            天命、技藝、天命、技藝、愛比米修斯的過失、個人化、延異
                                         |